学习“五养”即:养志、养善、养气、养谦德、养根;修养“五福”即:长寿、富贵、康宁、好德、善终;也是我们常讲的“五福临门”。学习“五养”,修养“五福”,,不仅是个人的大事,也是家庭的大事,更是国家的大事。不仅是青少年的大事,也是中年人的大事,更是老年人的大事。
21世纪,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并且以每年800多万的老龄人口高速增长。目前,中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,到2050年将超过4亿,占总人口的30%。中国老龄形势异常严峻。然而,思路决定出路;如何把2亿多老人的潜能调动起来,重新焕发生命活力,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出来?老人们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安度晚年?子女用什么孝养老人?社会用什么敬老助老?国家用什么样的顶层设计来化解老龄危机?这是每一位老人、每一个子女、每一个家庭乃至全社会必须回答的课题。
今年春天,在中国好人,中国秀强公司老总卢秀强先生的安排下,我和宿城区孝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唐升耀、顾问仲维忠、宿豫区老龄协会副秘书长朱雪岩等同志有幸参加了苏园了凡书院《让夕阳红起来》研修班,听了著名心理学家、中国著名文化学者智然先生的演讲报告,拜读了他的《让夕阳红起来》的著作,学习研究了《了凡四训》经典,了解了苏园了凡书院创办人霍益民先生的善行义举,感受了苏园了凡书院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宾至如归无微不至的亲情,仿佛又回到了“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”的学生岁月。特别是德高才厚的智然老师 ,率领他的专家小组,经过8年的艰辛探索,找到了一条以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为主体的养老养生教育模式。他著书立说,开办讲堂,取得了显著成效;开创了有效化解老人养老难题的成功之路。《让夕阳红起来》一书,以独特的理念和视角精辟的、系统的、哲学的回答了“学五养修五福”的理论和实践问题。全书闪耀着生命真理的光芒,充满了人生智慧和力量,读后令人耳目一新,受益良多。我深刻地体会到,无论男女老少,无论从事什么职业,都有拜读《让夕阳红起来》和《了凡四训》经典的必要。学和不学不一样,都会受到教育和启迪,对人生的成长,对事业的成功,对家庭的兴盛大有益处。
谈笑风生世间事,不道人间巧合多。苏园了凡书院学习刚刚结束,2016年5月27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了“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”的工作会议,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对策作了重要讲话。他认为:养老敬老助老,重新点燃老人的生命激情,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,是家庭、社会、国家的第一等大事;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根本大事。习总书记强调:坚持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全民行动相结合,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,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,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,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,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。党中央国务院向世人宣告了、回答了养老敬老助老的战略部署及决心和态度。天时地利人和,山高水长志远,千金难买和谐。为此,老人要用圣贤教育来养老养生;子女要用圣贤教育孝敬老人,社会要用圣贤教育敬老助老;国家要用圣贤教育和国家战略部署化解老龄化难题。孟子讲: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“人无德不立,国无德不兴”。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”,“厚德才能载物”。慎微慎独,是人生的修炼,修身养德的最高境界是慎独。世上任何教育都代替不了自我教育。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是内外兼修,是苦学善悟,是成人成事的法宝。教育家陶行知说过:“千学万学学做真人,千教万教教人求真”。在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,国人必须大力弘扬,修身践行优秀的传统文化,在学习“五养”,修炼“五福”的人生征程上,常怀感恩之心,常伴高尚之友,常拜有德之人,常思己之过错,常读圣贤经典,如此,才能无愧于古人,无憾于今人,无愧于后人。什么样的人生才叫幸福完美呢?从中央到地方,从国家主席到普通老百姓,都在讲幸福美满的生活,这是振兴中华、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意。当下,恰逢盛世,日新月异,对幸福圆满的生活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,各人有各人的幸福观和快乐的感觉。它是人的一种感受、感觉和境界。对此,我们的祖先总结概括出幸福美满、人生完美的“五条标准”即长寿、富贵、康宁、好德、善终。一个人需要五福,一个家庭需要五福,一个民族更需要五福。男女老少都需要,没有人拒绝完美。我们的党和国家始终不渝地在做这个天大的事业。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一定要不忘初心,继续前进。今天,我们很多人追求的东西很片面太功利,且患有浮躁、急躁、暴躁的“三躁”病,人生观、价值观出现了偏差,迷失了方向,丢掉了灵魂,有的成了“空心人”,有的“五官不全”,面目全非。人生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嫉妒,所有的伤痛都来自于躁动,所有的恶行都源于贪、嗔、痴三毒。
那么,怎样来实现完美人生呢?那就要学习“五养”,践行“五养”即养志、养善、养气、养谦德、养根。老人需要五养,中年人需要五养,青少年需要五养,家庭、社会、国家都需要五养,有百利而无一害,利国利民利家人。
第一养志。人生要有志气、志向、要有理想和信仰。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人生梦想,有志向的人生才精彩。梦想是人的精神支柱,是信仰之舟,是力量源泉。有志者事竟成。志当存高远。不怕学问浅,就怕志气短。孔圣人本人及其教育学生的人生志向、人生目标是学习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平天下。当下,我们学习弘扬践行“孝悌忠信礼义廉耻”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也是立志养志,追求人生目标、人生理想。一个现代公民,首先要培养一种心智健全的完整人格;一个“礼仪之邦”,尤其应该懂得“教养”之于现代中国的意义。做一个有国格、有人格、有教养的中国人,比做一个有钱的中国人更为重要。人的魅力来自自身的两种力量:一种是人格的力量,一种是思想的力量。有了人格有了教养,我们即便不能成为国之栋梁,至少也能心地善良;有了人格和教养,无论成功与否,国民都会有谦虚而不自卑,自信而不傲慢的气度;有了人格和教养,国家自能保持一份优雅从容,成为一个被人欢迎,受人尊重的大国。总之,没有志气的人就没有出息,没有志向的人就没有方向,没有信仰的人就没有精神追求和责任担当。
养老先养志,这是当今的一个独特理念。养传家之志,传忠孝家风,传孝亲敬祖,传连根养根,这是老年人终身不渝的生命志向。老年人把忠孝之道、孝悌家风传好了,是人生最大的功德。如果中国2亿多老人能够把传家的事情做好了,中国就有希望了,家庭就和谐幸福了。今天的中国,老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生命的志向,更没有升起“积善传家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导致其对老年生命的认知错误,认为“人老累赘”,是家庭是社会负担。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老人是宝不是草。生命是在家庭传承当中孕育的,因为家族在传承,所以才有了我们这个生命,祖祖代代相传到我们了。有了生命,生命的任务在哪里呢,生命的第一任务就是传家,传家是生命的第一要义。老人是传家宝,老人是家业传承的火炬手,是家业兴旺的奠基石,是社会和谐的生力军,是忠孝传家、积善传家、连根养根的第一责任人。梦想不灭,青春不老。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那么,中青年立什么志向呢?中青年要立忠孝之志,立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之德。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仰望星空,更要脚踏实地。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用辛勤劳动托起人生梦想。只要有真才实学,到哪里都能闯出一片天地。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《自立歌》“滴自己的汗,吃自己的饭,自己的事情自己干,靠人靠天靠祖上,不算是好汉”。今天的年轻人,尤其有些还在“啃老”的人好好照照镜子吧!不要再去啃老了!“不辱爹娘育我天地身,不负天地育我精气神”。穷不倒志,富不癫狂,孝敬父母,尊师敬贤,忠于国家,感恩社会,这就是成器的儿女,这就是人生的最好信仰,有人格有原则有教养;这就是中青年要养之志。
第二养善。人生最宝贵的品质是善良,善良是最好的美德。善良是人的天性,善良是人生的财富;善良是人生的护身符。《易》曰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秧”。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,是从古到今由无数家族史证明了的科学结论。我们今天、明天只有坚信这一真理,才能踏上幸福生命的征程。老人是一个家族兴盛的根基,老人积善,家族兴盛。所以说,养善、修善、传善、行善是老人一生最重要的任务。孔子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学习重点有着独到的见解,他说:人年轻的时候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,要好德不要好色,否则后患无穷;到了中年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,不要争强好胜,傲慢无礼,不要惹事生非,否则会招灾惹祸;到了老年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,不要患得患失,不要贪财贪利,不要倚老卖老,不要发火生气,要放下一切,潇潇洒洒,积善传家。要把积善养老作为传家的主要法宝。“积善养业”是青年人的座右铭,建功立业也是积善,也是孝道,是大孝。宿迁出来两个大能人大善人,一位是中国好人,江苏秀强公司董事长卢秀强,一位是江苏强维公司董事长王士军。他们的故事很多。他们一边创业,一边行善,他们一路辛苦一路歌,他们的事业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,源于坚毅执着,源于诚实守信,源于志存高远,源于积德行善。
贝多芬说:“人若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,就没有美德可言”。有益于人,是善;唯益于己,是恶。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。学雷锋做好事,学的是精神,见的是行动。善良其实很简单,随缘随心,随时随地,随手随力;不只是钱、物的问题,而是心意;是一颗善良同情的心,是一种良心的发现和觉醒,是“顿悟”。什么是善人?所谓善人,即心善、语善、视善、行善,久久为功,人皆敬之,天道佑之,福禄随之,众邪远之,天地卫之。什么是善良?就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,就是孝亲敬祖,孝顺父母,友爱兄弟,尊师敬贤,友善亲邻;就是不损人利己,不做亏心事,不算计亲友,就是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别人,尽心尽力去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。善良很简单,关键一点心。不只是钱物的事情,随缘济众,随手行善,随力而为,有时候就是一个微笑,一声问候,一声谢谢,一句赞美,一个让座,一个举手之劳。寻常之善行义举,虽说很小,但很温暖。善良,是人类社会一切美德的基础。它体现在生活细节之中,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,一个闪光的灵魂可以带动和影响一大批人。一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优秀,民族的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伟大;人类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进步。
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是强基固本的灵魂工程,是必须始终抓好的国家战略。培育是基础,弘扬是导向,践行是根本。要在融入贯穿结合上下功夫,营造崇德向上、向善、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,渗透在公民日常生活之中。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和情感的寄托。世间事,作于细,成于严,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我们要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,从爱岗敬业做起,从自己做起,从家人做起,从现在做起,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人做事,让善良成为一种习惯,成为一种自觉。如此,不仅可以提升自己,而可以影响他人,积累正能量,弘扬真善美,如此方有利于健康长寿,有利于家和家兴,有利于社会和谐。
世上有三件事不能等:孝敬父母,善行义举,锻炼身体。